秦晖:中国思想史_24「清末启蒙 」
“自【汉承秦制】以来,中国政治似乎总是无法摆脱【外儒内法/剂之以道】的游戏规则。在《中国思想史》中,秦晖老师带我们了解【秦制】是什么?为何法家能够打败其他思想,对中国政治影响至深乃至今天仍无法摆脱它的阴影。而人的观念和人之间的关系,又如何深受这套规则影响和塑造。”
「清末启蒙 」
清末实际上就有了一次启蒙运动,这个启蒙运动是一些士大夫搞起来的。
他们看到西方的感想,跟明代的士大夫看到满族人的感想完全是两回事。清初是不可能有这种感想的,尽管满洲人也很厉害,也很能打仗,但是他们在满族那里看不到仁义道德,可是清末他们在西方看到了,并且很自然地就产生了向往。
这并不妨碍他们爱国,也不妨碍他们在国家利益方面抵抗西方的侵略。
在辛亥以前,这些人想的不是西儒对立和西儒冲突,更不是引进西学就会导致“礼崩乐坏”,恰恰相反,他们认为西人之所以富强,是有道德根基的,因此他们主张引进这些东西,来排拒所谓的“大盗”与“乡愿”,用那一套民主、共和、天下为公来推倒法家的那一套东西。
那么这个是当时很强的势头,我称之为“引西救儒”,就是说西学可以把儒学的那一套从法家的压迫下解救出来。
2. 清末儒家对西方的认识肤浅吗?
今天的人们看这种启蒙会有一个批评,说他们对西方的认识很肤浅。
比如说西方就像三代,这个说法我们今天看起来当然不见得认为这就是事实了。
西方的确没有秦制,但西方是不是就是三代呢?你说徐继畬、郭嵩焘这些人,他们对西方了解多少呢?当然也不能说不了解,徐继畬我就不说了,郭嵩焘毕竟在西方待了一段时间,而且他是很注意观察的,天天都做日记,去了英国的很多地方,你不能说他一点都不了解(西方)。
但是从今天的角度讲,他当然对西方的认识也是很浮浅的。
但是你能说他对中国的认识很肤浅吗?
他是个国学大师,就生活在中国,而且在中国当官。大家知道徐继畬也好、郭嵩焘也好,早在他们知道西方是怎么回事之前,他们就已经对中国的现状很不满。
像1830年代徐继畬曾经给皇上上奏说,说我们这个天下现在简直是不行了,当今天下“几不知人间有清白吏”,腐败透顶。那个时候他并不知道西方是怎么样,但是他知道中国不行,而且他知道中国不行也不是受了什么西方的影响,他就是从儒家的仁义道德着眼的。
郭嵩焘在1840年代也上过一个奏疏,说“国家纪纲法度日松”“吏治不修,民生凋敝,无所控诉,吾不知所终极也”。这么烂下去,我不知道要烂到什么地步。
那么他们对西方的感觉当然是与他们对秦制的厌恶是有关的。
讲得简单点,西方到底是不是有他们讲得那么好,这个恐怕你可以讨论,但是他们真的觉得中国这个体制有很大的问题,而且在学习西方之前他们就已经感到了。那么他们用这样的眼光看西方,当然觉得没有秦制的西方很好。
其实儒家不见得就对自由民主有多少认同,但是儒家显然是认同封建的,显然是认同小共同体本位的,不会认同秦制的。而当时中国和西方都已经不是封建制了,可是中国告别周制已经两千多年了,而当时的西方告别周制才不过一百多年。
如果就保留类似于周制的这些东西来讲,西方保留得也比中国多,那么他们从喜欢封建、反对秦制出发,到对宪政有好感,对所谓民主共和、天下为公有好感,我觉得完全是合乎逻辑的。
这个是辛亥以前的状况。
那么这一次中国思想人和西方接触以后,儒家原来潜藏的那种“崇周仇秦”的情绪,在秦制下两千年一直是被压着的,结果到了1840年,他们打开了一扇窗子,结果发现,原来我们还是有希望的,秦制还是可以推翻的,还是可以改变的。于是他们就产生了很强烈的要改变现状的想法,这就是所谓的启蒙。
3. 新文化运动比清末维新更激进吗?
清末启蒙运动严格地说,从戊戌以后就已经出现了变化。
我们今天讨论晚清历史的时候,在所谓的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问题上做了很多的文章,以前我们老怪晚清的人太保守,不够革命,改良主义不过瘾;然后搞辛亥革命,辛亥革命我们又说搞得不彻底,结果越搞越革命;现在我们开始时兴起保守主义了,大家又反过来说,辛亥革命搞得很糟糕,革命不如立宪,立宪又不如维新,甚至维新还不如洋务,孙黄不如康梁,康梁不如李张,光绪皇帝不如慈禧太后,似乎什么都要倒过去。
那么我现在觉得,清末这次启蒙和以新文化运动为最高潮的启蒙,如果你要讲激进和渐进,真的是很难讲哪一个更激进。
是五四时代的人更激进吗?谭嗣同,那激进到无以复加了。谭嗣同激进到什么地步?谭嗣同激进到认为西方军队打败中国都是应该的,都是所谓的要摆脱皇上的专制。说实在的,五四时代的人,像谭嗣同那样讲话的恐怕都很少。所以你说到底哪一个更激进都是很难说的。
我们现在把革命和改良分得很清楚,其实当时的人不怎么分的。
我们说革命是很暴力的,改良是很温和的,改良是和平的,哪有这回事啊。
大家都知道当时讲改良,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治维新,明治维新是和平的吗?
明治维新死人死了很多,明治维新打仗就打了好几次,比辛亥革命死的人还要多。中国的维新派,是要求保留皇室,搞君主立宪,不主张搞共和的,但是搞君主立宪和搞和平过渡也不是一回事。
日本的君主立宪就不是靠和平搞出来的,中国的维新派也从来没有排除暴力。
戊戌变法最后是怎么失败的?就是因为康有为密谋发动兵变,动员袁世凯包围颐和园,要干掉慈禧太后。这是和平吗?
而且戊戌政变以后,维新派马上就发动了武装斗争 —— 唐才常的自立军起义。后来维新派一直是想组织所谓的武装勤王,策动武力打倒慈禧太后。
维新派不是甘地,维新派不是和平主义者,维新派是要保留帝制反对共和,但是他并不排除用暴力手段搞立宪。
辛亥革命我们都说是革命党搞的,可是辛亥革命为什么能够发生呢?
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四川已经先发生了武装斗争,就是保路运动,保路运动也是暴力的。那么正是因为发生了保路运动,清朝把军队从武汉调到四川去镇压,结果新军才趁虚而起,出现的武昌辛亥革命。
可是保路运动是谁发动的呢?
保路运动是立宪派发动的,保路运动本身就已经不是和平的。
所以我觉得我们严格地区分什么叫保守、什么叫激进、什么叫立宪、什么叫革命,都是很难的,很难说谁更激进。
(本集完)